你以为你为什么会上当?

被说服和说动都可能让你上当

我回国探亲在家,一天我妹妹接到一个来自工商银行电话,说是要给她一个旅游奖励,因为她这么多年来一直按时交水电费。来电者说,我妹妹可以花200元享受原本价格为800多元的黄山游,接着又向她要手机号,说是会把奖励详情用短信发给她。我听她说这件事,觉得很蹊跷,认为此事不可信。可是我妹妹说,她的朋友就曾经花100元享受过类似的乌镇一日游,相当划算。过了一个星期,我想起这件事,问我妹妹收到旅游奖励的详情短信没有,她说还没有。

我妹妹接到这个电话,是将信将疑。一方面,理性告诉她,没有理由相信真会有这等好事;另一方面,好奇和贪心却让她愿意相信。她甚至还马上联想到朋友的乌镇一日游,有意打消自己的疑虑。

我们通常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接受外来的影响,一种是被理性和逻辑所说服(convince),一种是因欲望或情感被说动(persuade)。前者诉诸认知的辨析,后者诉诸直觉的情绪。记得曾读过一篇《家长圈热传聪明药称可提成绩》的报道。报道说,韩国有家长为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给孩子注射聪明针和服用聪明药。《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也有不少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购买这类聪明药。在一些微信圈里也互相介绍这种能智力药丸。购买聪明药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而被说动的。

说服和说动会诉诸不同的理性或情绪化话语。例如,诉诸理性的广告可以这么说,某某咖啡美味、温馨、芬芳,因为它选用最新鲜的咖啡豆,制作考究。诉诸情绪的广告可以这么说,你喝的咖啡告诉人们你属于哪一类人,揭示你高贵的趣味和与众不同的品位。一般来说,人越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就越是有可能被诉诸情绪的说服影响。聪明药诉诸的就是情绪,因为聪明趣味”“品位一样,是一般人都羡慕和向往的,但他们对认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聪明、趣味、品位却完全没有兴趣。

别人想要说服你,其目的不只是要改变你的态度和看法,而且是要改变你的行为。当广告商为电视广告投入大量金钱时,他们不只是要你觉得他们的产品不错,而且是要你走进商店、掏出钱来购买这些产品。卖药的要你相信他们的针和药能让你的孩子变聪明,想方设法说动你,目的也是一样的。

心理学家常用一种叫慎思可能模式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的理论来解释诉诸情绪的说服。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处理事物信息的慎思可能性很低,因为影响他们行为的经常不是理智,而是虚荣心或贪心。一旦虚荣心或贪心发生作用,他们本来就不高的慎思能力还会进一步下降,以至完全失去应有的怀疑、分析、判断和评估能力。他们是欺骗和蛊惑最容易捕获的猎物。他们轻信易骗,总是对信息情境的情绪暗示和挑逗,或对有目的的诱导联想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用名人、演员、歌星来为商品代言,不管是真是假,运用的都是这种性质的情绪挑逗和联想诱导,好像用了这些商品,就能像代言人一样靓丽、优秀、魅力四射。更多文章杂志铺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新闻周刊》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