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欢迎加入世遗大家庭!

北京时间7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申遗项目获表决通过,成为青藏高原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业内专家表示,申遗意味着承诺,意味着保护的决心,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这是休息中的藏羚羊(资料照片,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新华社发 

保护可可西里一直在路上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可可西里腹地为无人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与此相适应的植被类型,为藏羚羊等青藏高原特有哺乳动物提供了完整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青海可可西里申遗项目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覆盖总面积约600万公顷,涉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一部分。

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一代代可可西里人为反盗猎和反盗采付出心血,甚至生命。

1994年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的索南达杰在可可西里为抓捕盗猎分子牺牲,成为中国首位献身生态保护的政府官员。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拉龙才仁说:巡山的日子,每次进去能不能出来都不知道。巡山路上煮一包方便面都要用高压锅压10多分钟。到了冬天,很多巡山队员带的酥油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跟很多巡山队员一样,可可西里管理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罗延海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可可西里。但其实我赚了,现在我的孩子们能看到藏羚羊自由奔跑的场景,他们眼里的藏羚羊是在可可西里,而不是在博物馆。

得益于政府、社会力量以及民间环保组织的共同努力,如今藏羚羊已从濒危物种中剔除,可可西里腹地的藏羚羊种群数量超过6万只。

 这是201772日拍摄的玉虚峰。 新华社记者 王博 摄

申遗过程不轻松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联邦说,申遗准备过程历经艰辛,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州、市、县按照时间节点,梳理问题清单,进行环境整治,陪同专家考察。

“2016年,我们背着氧气瓶,在可可西里跑了30多趟,每次最少需要3天,专家组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入微的观察视角,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保护理念,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王联邦说。

王联邦说,申报者要按照国际惯例来编写材料,思考当前的形势、面临的威胁、问题和挑战,要设计出良好的管理计划和措施。

玉树州曲麻莱县多秀村是可可西里一个只有320户人口的藏族村落,由于处于生态缓冲区,迁还是不迁,成为专家关心的问题。

我们认为,申遗就是要保持保护区的原貌,而藏族村落本就是可可西里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持可可西里的文化特质,同保护自然生态特质同样重要。曲麻莱县住建局局长嘎玛才仁说。

曾参与考察的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说,考察人员经历了高寒缺氧、狂风降雪等恶劣气候考验,完成了可可西里史上首次空中考察并留下珍贵航拍资料。

更要履行好保护承诺

可可西里申遗的成功,将从更高的层面保护这片净土,这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吕植说。

可可西里腹地九成以上的区域将被作为严格意义的荒野保护区。吕植说,《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等国际公约和法律,将在可可西里得到最严格的执行。

青海省政府部门也做出诸多承诺:不在遗产地范围内为根除小型哺乳动物鼠兔采用毒杀行动;不强制安置或迁移遗产地缓冲区的传统牧民;不在任何时候...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半月谈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半月谈》,更多内容请订阅《半月谈》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