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你身边视而不见的灰犀牛危机

黑天鹅尚未飞走,我们又迎来了“灰犀牛”。《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的作者、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首次提出“灰犀牛”概念,是在2013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

米歇尔以重达两吨的灰犀牛,来比喻发生概率大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它们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引发的金融危机,2005年导致死亡人数约1800人的飓风卡特里娜;近年来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数字营销;这些影响巨大的事件在开启引爆点之前均出现过明显迹象。因此,灰犀牛理论覆盖的范围更广、更契合当下的时代特性,因为相对于难以预测与难以应对的黑天鹅事件,灰犀牛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有能力预测并解决危机。

典型的灰犀牛事件,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第一是“否认与抵触”,我们会否认危机或弱化其危险性;第二是“得过且过”的阶段,即想方设法拖延问题的解决;第三是对已发生事情进行判断、寻求解决方案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惊恐”,然后很快进入第五阶段:行动或是崩溃。如果说“黑天鹅”挑战我们的想象力和预测力,“灰犀牛”则挑战我们的应变力和行动力。为何在国家与国际事务中、在社会机构与商业世界中、在生活中人们会对一些大概率、大影响的事件视而不见?为何很多身居高位、其决策将产生影响重大的领导者会一直延误行动直至危机发生?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为何我们会否认与拖延。


我们的天性中的否认与拖延

神经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已经证明,我们的大脑结构决定了我们总是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问题。我们会高估积极事件的可能性,低估消极事件的可能性;乐观倾向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左右着我们的认知与判断。关于我们天性中存在乐观的原因,神经学家塔里·夏洛特(Tali Sharot)认为:“可能是因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乐观天性对人类的生存起着非常必要的作用,所以它才会被植入我们人体中最复杂的结构——大脑中”。

尽管乐观的天性让我们在发现危险、及早预防方面采取松懈的态度,但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帮助我们在不崩溃的情况下应对危难,并帮助我们将危机转化成机遇。

我们大脑中无意识的倾向性、执念、误判等因素,也让我们忽略危险的信号,无视危机性事件的来临。“否认”是一个深深根植于人类性格之中的防范机制。此外,我们的政府与社会体制都力求维持现状;在商业组织中,很多决策者和商业动机都倾向于短期思维,一旦出现问题,人们首先做出的反应就是否认,而且组织的奖惩机制也往往助推了人们推卸责任的行为。

不过,否认与抵触只是暂时的,我们在情绪上受到冲击后,会开始逐渐接受事实。但是,预测灰犀牛的攻击时间也很难。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约翰·凯恩斯(John Keynes)曾经说过:“市场的不理想现象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远比你我能理解的时间都长”。如果过早对潜在的危险、危机与灾难做出回应和预防,需要付出很大代价。

过早回应风险可能付出的代价,以及我们天性中的拖延,会导致灰犀牛第二个阶段的发生。政府机构、企业及各类组织内的得过且过,往往是因为机制设置上存在严重缺陷、人力与财力资源的匮乏、领导力低下、组织内外的阻力,以及人们错误解读危机等认知上的问题。同样,我们也会或快或慢地走出这个阶段,进入开始寻求解决方案的第三阶段。更多文章杂志铺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哈佛商业评论》,更多内容请订阅《哈佛商业评论》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