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员工不能畅所欲言,那将是企业最大的损失

许多重要信息,你的员工很有可能对你有所保留,比如某个偏离轨道的项目,或某位表现糟糕的经理。另一种可能是,员工目前交流想法的方式,对公司提高销量或改进运营没有好处。作为管理者,无论你个人多么开诚布公,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工作中很多员工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愿质疑工作方案或提出新观点。

和大多数领导者一样,即便你以为自己奉行广开言路的政策,上述现象依然存在。从我们多年来对员工发言权的研究和向组织提供的咨询来看,从未有哪个领导说:“我是个闭目塞听的人。”请试想:员工多久会来你的地盘见你,对你和盘托出真相,仅仅因为你鼓励他们这么做。现实是,他们担忧你会觉得他们的评论是在针对你个人,或是让他们显得无所不知、妄自尊大,尽管有时这种担忧纯属杞人忧天。

领导者利用各种工具鼓励员工畅所欲言,比如办公室“氛围”调查和全体员工反馈环节。尽管初衷甚佳,却无法奏效。

关键原因有二:

1.惧怕后果(尴尬、被孤立、绩效考评低分、无法晋升甚至遭解雇)

2.无用之感(说了也无法改变,何必麻烦?)。

惧怕的始作俑者并非暴君式的老板。一旦人们不敢讲出真话,就会不断为自己的沉默辩解,比如寻找此类理由:“我们的文化向来如此——不要和老板唱反调。”而领导者往往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采取下列行动,使惧怕因素进一步恶化。

1

依靠匿名反馈

保证匿名是鼓励讲实话的常见方式。意见箱、检举热线、监察专员、360度测评和满意度调查也都为此目的而设。这些做法的逻辑是:如果没人知道是谁说了些什么,就不会产生后果,因此人们会开诚布公。    

2

发出让员工自告奋勇的模糊邀请

广开言路的策略和态度过于消极,员工依旧须主动接近你进行对话,这还是令人生畏。

例如,在某《财富》500强保险公司的美国呼叫中心,一线员工的经理十分尽责,当员工提出问题时,他不仅表示关心还积极采取行动。尽管如此,呼叫中心员工几乎从不向他提交通话脚本问题,改善效率或交叉销售等书面问题或建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办公室位于另一楼层,想要见他需要走过4扇关闭的门,经过3位秘书。几百名由他管理的员工几乎从未见过他,因此对他并不了解,也不愿接近他。

你可能会想“我的员工会向我汇报啊。”的确如此,但有些事他们不会告诉你,比如那些令人缺乏安全感的事。如果你对某一方案深表赞同,他们可能因为怕冒犯到你个人,而不敢对其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

我们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几百名管理者和职场人士证明了此点。在调查中,一组随机选择的受试者假设在一个多任务团队中开发新产品。他们得知该项目遇到了重大技术问题,他们必须提出终止该项目的建议,以防其酿成大祸。第二组受试者被告知同样信息,还多了一条:他们的老板已经对该项目投入了大量时间。我们发现,第二组的受试者明显更不愿意提出这样的建议。正如某受试者所言,开诚布公可能会挫伤或激怒老板。“老话说‘不斩信使’”,他补充道,“但通常被杀的正是信使”。更多文章杂志铺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哈佛商业评论》,更多内容请订阅《哈佛商业评论》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