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密度为世界最低。高山绵延,原野广袤,加上清澈动人的湖泊、河流,牛羊成群,野生动物极易找寻。只有在这里,我找到了彻底“回归自然”的感觉。在这个内陆国家里,占国土三分之一面积的南部戈壁区域让你仿若置身于世界尽头。
出乌兰巴托半小时左右,信号就没有了,窗外是望不到头的草原。随着一步步往南,绿草的颜色逐渐变为枯黄,原本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命气息变成了扑面而来的荒凉,我们进入了曼达尔戈壁区。大多数时间,我们就孤独地行驶在这片荒野之上。
首先到达的是小嘎滋林岩群(BagaGazariin Chuluu),偌大的岩石区里,寥寥几人,爬上任意一座稍大的岩石顶端,旷野一览无遗,阳光打在岩石上,反射出火红白勺色彩。这是蒙古戈壁的两处岩石群之_,石头上有横的纹理,另一处则是200公里外白勺大纳尔廷岩群(Lkh Nartiin Chuluu)。在喀尔喀蒙古人(东蒙古)和卫拉特蒙古人(西蒙古)冲突期间,扎纳巴扎尔(17-18世纪喀尔喀蒙古人的宗教领袖)就在这里避难,19世纪住在这里的两位僧侣留下了一些岩画,因此也不时会有当地人前来此地敬奉岩石。
此后几天,我几乎每日都被遇到的神奇地貌所折服。比如大型的查干苏布尔加( Tsagaan Suvarga),当地人喜欢称其为While stupa,也就是佛教里的白塔,红黄相间的岩石,色彩斑斓,有些因形似白塔而得名,也有很多当地人会来这里朝拜。这个地貌类似于甘肃张掖,从上往下远眺,一望无际,石头颜色在夕阳下更为壮观。不过那天风极大,拍照的时候手机都拿不稳,也不敢站得离悬崖过近,怕被风裹挟着坠下。沿着一旁的小路往下,可以深入这些红色岩石间。
最让我难忘的还有爬干葛恩沙丘(Khongor Sand Dune),这片蒙古最大、最宏伟的沙丘,有300余米高,爬三步下滑两步,一小时左右的攀爬时间让我精疲力尽,我们把鞋子放在沙堆脚下.起初还能拿着相机各种拍照.到后来四肢并用,跟睁睁看着沙顶近在眼前却登不上云:星空甚至超越了我,使我成为当天最后一个登顶的人,夜色朦胧中居高临下,望着脚下一望无垠、辽阔至极的荒漠,感叹自己的渺小,下山非常轻松,一阵狂奔,任由沙子在脚底乱窜,溅起来打在腿肚子上,噌噌噌的声音,在幽静的夜空下,像在唱歌。
再一路往南,向西,就能到达戈壁中的另一个奇观:巴彦扎格(Bayanzag)的燃烧悬崖(Flaming Cliff),这是古生物学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对它的称呼。所谓“燃烧”,也就暗示着这里岩石的色彩呈红色,在日出或傍晚晚昏黄柔和的光线下,熠熠生辉。“巴彦扎格”意为“茂盛的梭梭树”一一在这片岩群附近,有一片根植于荒漠中的“森林”。早在1922年,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很多被偷运至国外。之后当地的老百姓也纷纷前来挖掘,很容易就能找到残留下来恐龙遗迹,遗迹,不过现在去就别想了,倒是或许能在入口的小摊铺淘到一块年代稍久、形态怪异的石头。
至今走在巴彦扎格这片美丽而荒诞的岩石间石间,你也会感觉莫名的梦幻:十几米如蘑菇云般的石头拔地而起,一块接一块,侧面豪无征兆地垂直落地,胆子大的可以从一块跳到另外一块去,岩群侧面蜿蜒曲折,形成形状奇特的“石案线”,在乌云笼罩、不时又透出阳光的日子造访,这里就是“世界尽头”:
在戈壁领略了这些辽阔却略显荒诞的景象象后转个圈往北,就会离开黄色,重新迎接绿色的草原、峡谷、瀑布等景观了。尤恩河谷(Yol Valley)非常著名,在炎热的戈壁中,这里被四周高峻的山脉掩盖,只留出中间河谷的狭小位置,形成了非常凉爽的气候,秃鹰 常常在这里出没,Yol在蒙语里也就是秃鹰的意思。不过,河谷最新奇的还莫过于夏季依旧能看到的蓝冰,六七月份,冬季沉积下来的厚实冰块尚未融化,踩在上面如梦似幻...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孤独星球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孤独星球》,更多内容请订阅《孤独星球》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