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是多见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珍稀鱼类,据传说,古时候河豚生息于河里,被捕获出水时会发出类似猪叫的声音,猪,古时候也叫豚,这就是“河豚”二字的由来。

都说“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河豚到底有多好吃?“鲜香滑嫩”已经不足以形容其美味,有河豚烹饪师说,当年野生的河豚,村头烧,村尾都能闻到香味。

大文豪苏东坡曾号称为了吃河豚“值得一死”o自古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延续着“拼死吃河豚”的冒险精神,古时候,做河豚之前常常要烧上一炷香,进行祈祷。拼了命吃有两层含义:一是河豚足够好吃,二是因为河豚有剧毒。1斤河豚能提取出约0.5毫克毒素,这0.5毫克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最大毒量。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人们研究出了独特的用高温烹制或中草药浸泡的去毒方法,但是就这样,历史上因为吃河豚把命搭上的人仍有人在。

据《山海经·匕山经》记载,早在大禹治水的4000多年前,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知道它有剧毒,可是剧毒阻挡不了大家对美味的难舍之情,从苏东坡、梅尧臣到鲁迅,文人墨客们一边大胆吃河豚,一边留下不少赞美河豚的佳句,比如“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看起来憨态可掬的河豚,受到外界攻击时,会把自己鼓得圆圆的,肚皮上的刺也立起来。这样一位一脸萌呆的“绝命毒师”,它的血液、眼睛、肝脏、鱼籽等都是毒上加毒,清洗河豚时,要把这些器官全部取出,点清数目确认没有缺失后才敢烹饪上桌。

河豚肉又白又密,鱼肉中没有小鱼刺,容易切成片,做出来的菜味道鲜美,色香味俱全。不仅如此,河豚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较高的蛋白质、硒和锌,同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今,善于烹制河豚的厨师开发出了上百种河豚菜肴,红烧河豚、河豚焐秧草、河豚火锅、河豚身等。红烧河豚,先将油在大锅中烧热,放入去毒后的河豚肝脏和春笋翻炒,然后码放整条河豚,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炖煮3540分钟。炒制河豚肝脏是为了把其中的油脂融进竹笋,之后再加入河豚肉提升鱼肉的鲜香。这样的—道菜还没等端上桌,香味就先飘过来。用筷子挑开鱼肉,顿时鲜香扑鼻,鱼白(雄河豚的精巢)比刚出锅的豆腐花还要嫩。

曾经,江水滔滔,鱼儿竟相洄游,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河豚味道鲜美滑嫩,口感、肉质高于多数鱼类。如今,因为环境变化,野生河豚逐渐被养殖河豚取代,毒性大大降低,味道也相对差了一等。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消逝的不仅是水族之奇特的回味,还有那些和家人围坐在—起、大快朵颐吃河豚的美好记忆。

在被称为“中国河豚之乡”和“河豚岛”的江苏省扬中市,吃河豚是让人欣喜的事情。对于从东晋时期就开始品尝河豚的扬中人来说,每年春天如果吃不到河豚是极其遗憾的事情,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在环境大肆改变深刻影响到河豚产量和品质的今天,如何让上一辈的美好回忆,能在下一辈人的回忆里继续?

2004年以来,扬中市每年都创办河豚文化节,希望对河豚的食俗文化进行抢救,扬中的河豚文化,包括捕河豚、杀河豚、烹饪河豚等一整套传统的民风民俗,被列入镇江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31 8日,扬中市河豚文化节启动仪式上,1000尾河豚后备亲本被放进长江,游向大海。人们追忆着长江里经常捕获河豚的曾经过往,期待着它们明年春天的洄游,也期待着物种与美味的延续!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贝太厨房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贝太厨房》,更多内容请订阅《贝太厨房》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