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如雪霜,董寿平

 

提起董寿平先生,我的脑海里油然升起初次相识的那一幕……

你要——写我?”董老不等我回答,劈头就问:“我问你,你读过几遍曹雪芹的《红楼梦》?”
我开始一愣,转而不以为然:“嗨,写您老跟读几遍《红楼梦》有什么必然的关联?”觉得这位老人家有点儿怪怪的。转念一想,大家嘛,既为大家总会有点儿与众不同的个性。
我的老家在山西省洪洞县杜戍村。洪洞县就是京剧《玉堂春》也就是《苏三起解》里的那个地方。我的家是个大家族,可以说富甲一方,远近闻名。你要想写好我,至少要读上三遍
《红楼梦》。要想写好我,还有个难点是,当年国民党说我像共产党;共产党呢,说我像什么国民党……”董老说到这儿,禁不住忘情地嘿嘿笑起来,双眸里闪烁着些微泪光。
我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一声没吭,感叹地摇摇头。
董老接着解释道:“其实呢,我就是我,谁也不像。我既不像共产党,也不像什么国民党。因为我年轻——热血青年嘛,对政治还是关心的。后来就兴趣不大了。
在现代画界,董老被誉为“书画巨擘…艺术巨匠,一代宗师”。他还是美术评论家和鉴赏家。董老生前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北京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董寿平时常扪心自问:“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就很穷,我家就这么有钱?”
董老出身书香门第、诗书世家。他的高祖董霁堂在清朝中期就是著名的书法家,其祖父董之焕为清朝翰林,也以诗书著称于世。董家收藏的大量书画文物更是声名远播。董老从小就受到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浸染和熏陶,渐渐养成了善良、正直、助人、淡泊乃至仗义疏财的情怀。
他对穷人或遇到难事的人,总是富有一颗质朴的同情心。他习惯思考一些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问题,青年时期他就时常扪心自问:“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就很穷,我家就这么有钱?”他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接济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1923年快放暑假的时候,在北京世界语学校就读的董寿平,满怀兴奋之情收拾好行装,准备回晋探亲。他临行前到燕京大学看望一位江苏籍姓张的朋友。
那时,燕京大学校址还在位于北京盔甲厂的汇文大学内,也就是后来北京火车站一带。董寿平的这位朋友宿舍里住着两个人,其中一位是四川人.姓胡名寄窗。
董寿平先生与他虽说萍水相逢,但想到同是赴京求学的学生,特别是看到他躺在床上,满面愁容的样子.就禁不住主动打了声招呼,关切地问:“怎么啦,看你的样子好像心绪不佳?”
胡寄窗长叹一声:“想趁放暑假回老家看看,可是……唉,连三十块钱的路费都没得。”
最看不得别人遇到难事的董寿平连忙安慰道:“不要急,不要急,我这儿正有点路费准备回家哩!这样吧,我就不回去了,三十块钱借给你吧。”

胡寄窗一听喜出望外,年轻学生一激动哪想到那么多,也没怎么客套,接过钱买了票就回了四川。

董寿平呢?那时山西人在京做买卖的很多,认识董家的人比较多,只要他张张口,立马会有人把钱送上门就是不吱一声,默默地留在校内读书绘画,思念双亲。

待胡寄窗后来得知这一实情后,再三自责,悔恨之余.十分钦佩董寿平的为人,为有这样的朋友感到欣慰。而董寿平也很欣赏胡寄窗,后来二人肝胆相照,情同手足。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倒行逆施,反对段祺瑞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游行示威运动。当学生游行队伍前进到位于今天西城宽街的执政府门前时,反动军营对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悍然开枪进行血腥屠杀,刘和珍、杨德群等四十七名爱国青年不幸饮弹牺牲,一百五十名示威者受伤。史称
“三一八”惨案。随后,执政府又对青年爱国学生实行全城大搜捕。勇敢地站在游行示威行列中的董寿平被列入搜捕通缉的黑名单。他得知消息后不敢贸然返校。城是出不了了。那何处才是藏身之地’他想到在京城的同乡。他匆匆跑到菜市口,来到山西同乡开的洪兴纸店,扮作店铺的伙计避风头。直到两个月后风声渐渐平息,才侥幸逃过劫难。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杂志铺名人传记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名人传记》,更多内容请订阅《名人传记》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