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声:生前桃李满门,死后曾被湮没

 

杨真夸世之风流人物也。冯友兰论晋人风流,谓必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杨氏有焉。然晋人风流,弊至于荡,扬无其弊,而温文尔雅,此其所以难能.

如今,人们知道蓬莱的军人吴佩孚,却很少知道文人杨振声了。
杨振声在北大求学时,和傅斯年、罗家伦一起创办《新潮》;五四运动中因火烧赵家楼而被捕;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博士:1925年出版小说《玉君》,蜚声文坛;1928年出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20世纪30年代主编中小学教科书.后任西南联大常务委员兼秘书长、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主任,还曾执教西南联大中文系,推动斯文学的教学;西南联大结束后北上接管北大。
杨振声在现代文学史和高等教育史上都留下了一笔,历史的烟尘中有其历历往事。在五四运动中两次入狱“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利!”声势浩大的学生游行队伍。正向东交民巷进发,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山东大汉,口号喊得格外响亮。这个心中燃烧着一团怒火的青年人,就是杨振声。五四运动爆发时,杨振声二十九岁.是北京大学国文系的学生。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五月四日是个无风的晴天,却总觉得头上是一天的风云。”五四运动过去三十五年后,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一文中写道。
1918年,这是一个酝酿着新思潮的季节。1918年12月3日,“新潮”社成立,设在北大红楼东北角的一个小房间里,与北大图书馆毗邻。校长蔡元培亲自题写“新潮”两个字。新潮编辑
部由傅斯年、罗家伦和杨振声三人组成,傅斯年担任主任编辑.罗家伦担任编辑,杨振声担任书记。
《新潮》创刊号阃世后,连印三版,销售三万多册.青年学子奔走相告。
1919年5月4日,杨振声和《新潮》杂志的同人一起冲破军警重围,冲进紧闭的曹汝霖家的大门.痛打陆宗舆,火烧赵家楼。警察总监吴炳湘和步军统领李长泰率大队军警赶到,武力驱散群众,随即以“学生杀人放火”罪名捕人。其时,大批学生已经撤离.杨振声等少数想维持秩序的学生被捕。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一文中说:“当时还是无经验,若大家整队而人,整队而出.警察是捕不了人的。”
5月6日.蔡元培亲自到警察厅以身作保,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次日,被捕学生被释放,北大学生在红楼北面广场迎接,蔡元培和被捕归来的学生合影。1919年5月25日,刚刚获释几天的杨振声受北京学生联合会委托,与其他三名代表一起,去向京师警察厅总办交涉,要求归还被扣留的《五七》日刊。
警察当局拒绝了学生代表的要求,杨振声等和警察总监吴炳湘产生语言上的冲突,开始对峙。吴炳湘随即扣留他们。

杨振声又被捕了。在监狱中,与世隔绝,他闭上眼睛,“五四”前夜各校代表大会上热烈的发言、天安门前胜利的会师、大部队卷向赵家楼的壮举……一幕幕浮现在他的服前。一个星期之后,杨振声被释放出来。他被捕期间,他的儿子杨起出生了。鲁迅说“杨振声是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

杨振声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1890年出生于蓬莱县水城镇一个地主家庭。由于生长在海边,渔民们的不幸命运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他熟悉渔民的疾苦,童年经历。

1915年,杨振声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他和新潮社的同学一起,见证了新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躬逢其盛。新文学与旧文学冲突、交锋,他成为为新文学摇旗呐喊的一员.1919年3月,他开始在《新潮》杂志上发表小说,《渔家》《一个兵的家》《贞女》《磨面的老王》等直面杜会问题的小说陆续问世,这些小说激浊扬清,特色鲜明,鲁迅说“杨振声是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杨振声由此登上文坛。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杂志铺名人传记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名人传记》,更多内容请订阅《名人传记》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