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姐是安徽人,在上海居住了很长时间,中国的四大菜系都会做,西餐也很拿手。后来家里还来过一个厨师,以前在广东一家餐馆做烧腊,后来移民到了加拿大,他在加拿大的餐馆里打工,也是做烧腊。他回国那段时间住在我家里,天天做饭,花样不断,几乎都是大厨菜系。家里也经常有大学生情侣来过周末,很有意思的是我发现“90后”这一代男生做饭的很多,而且做饭都很厉害,不拘于成法,让人眼前一亮。
我是成都人,川菜是我最熟悉的一个菜系。其实传统的川菜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辣,而是讲究百菜百味。传统川菜指的是成都附近上河帮的菜系,典型的如麻婆豆腐、回锅肉、鸡豆花等,它讲究中庸,并不以辣著称。我们小时候吃的水煮肉片就是最辣的一道菜。
后来重庆菜和自贡菜开始扩展,上河帮、小河帮和下河帮的菜结合到一起后,麻和辣的味道开始占主流。像火锅、麻辣烫、千锅,这些是传统川菜没有的。人们的口味这几年也在发生变化,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越来越喜欢麻和辣的食物,因此川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川菜馆也都大变样了,以前我们熟悉的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和回锅肉都不再是主打菜系。
四川有自己的传统,川菜一般不是从大餐馆开始流行,很多都是普通人家里和小饭馆发明的。我们小时候,家里什么都自己包办,豆瓣酱自己做,豆腐乳自己家里做,元宵粉自己磨,馅料也是自己做,做得很麻烦,有点儿半农业社会的感觉。但现在想起来,这种家庭文化挺有趣的。我很小的时候家里还有烧柴的灶台,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我们一群小孩围在奶奶身边,她切菜,我们就帮着烧灶。围绕食物的生活是我们童年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知不觉,我们就学会了做菜,而且很有兴趣。
麻婆豆腐是我经常给房客做的一道菜,这道菜的七字妙诀是“麻、辣、酥、香、烫、嫩、涸”,缺一不可。据说在过去的成都,吃出来的味道感觉少一个字就可以不给钱。这道菜相传由成都小巷里一家“陈兴盛饭铺”的小饭馆老板娘发明。老板娘脸上有麻子,人称陈麻婆,于是这道菜就被叫作“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的原料很讲究,牛肉和猪肉都可以,但正宗的一般是牛肉,其滋味更浓郁一些。麻婆豆腐一般选择南豆腐,比较嫩。调料包括豆瓣酱、二荆条辣椒面、葱花、姜、酱油、白糖,以及青蒜。
内容摘自《商业周刊中文版》,更多内容请订阅《商业周刊中文版》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