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清朝第一位驻外公使

郭嵩焘在江、浙、粤等地为官过程中,对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商业模式、科学技术等有了较多的接触和理解,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见解的洋务观。在公使任上,他多次与英国当局交涉,以六十岁多病之躯四处奔走,尽最大可能维护清朝利益,做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郭嵩焘作为洋务先知、清朝第一位驻外公使,集经世诤臣和狂狷名士于一身,其

诸多思想超越了同时期的官僚,乃至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由此导致他频遭非议、背负骂名,直至在悲愤中辞世。但他死前不久写的诗句“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却表明了他的信心。历史前进的步伐无人能够阻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终将发现他的价值,并作出相对客观的评判。曾左出山的幕后推手

郭嵩焘是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年更号玉池老人。因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养知书屋”,所以又被称为养知先生。1818年,他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1835年考中秀才,第二年进入岳麓书院读书,与曾国藩、刘蓉等人成为好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正是由于与曾的相识,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

郭嵩焘的科举之路走得并不顺利。1837年,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然而,从1 838年开始,他先后多次赴北京参加会试,直到1847年第五次考试时才考中进士。然而,仕途才刚刚开始。郭嵩焘的父母就相继去世,他依定制回乡丁忧。就在此时,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太平军一路北上,于1 8529月围攻长沙,全省震惊。

当时,郭嵩焘一家与左宗棠一起在湘阴玉池山梓木洞躲避战乱。危难之际,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根据贵州知府胡林翼的极力推荐,在赶赴长沙就任途中,特地派人携带重金,邀请左宗棠出山守卫长沙。然而,心高气傲的左宗棠却摆出名士架子,没有答应。郭嵩焘带着众人前来劝说:“公卿不下士久矣,张公此举,宜有以成其美“。在郭的极力劝说之下,左宗棠最终决定临危受命。1 08日,左宗棠攀登绳索,爬进了被太平军重重围困的长沙城,与张亮基紧紧握手。左宗棠被授予军事指挥大权,在他的运筹谋划之下.经过近两个月的作战,成功抵挡住了太平军的一次!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看历史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看历史》,更多内容请订阅《看历史》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