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之源

    春雷响,万物长。春雷始鸣,世间万物开始复苏。

    每年春季,尤其是在惊蛰以后,明显增强的暖湿空气就会与负隅顽抗的冷空气激烈对峙,引发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当潮湿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云中强烈的电场使正负电荷发生碰撞而放电,从而使万钧雷霆骤然发生。
    雷电是自然界中最惊心动魄的景象之一了。这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现象,充分展示出大自然的强大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平均每小时会降下1800—2000场雷雨,每秒钟会发出100次闪电,每24小时内会有大约850万个闪电袭击地面。
    有声有色的雷电并非虚张声势,它确实蕴含着无穷的威力。1975年,一次强大的闪电袭击了津巴布韦乌姆塔利城附近的一座茅屋,21人瞬间丧生。在美国,平均每年死于雷电者多达125人,还有3万幢房屋和其他建筑物被摧毁。雷电还会劈断树木、引发火灾、干扰无线电通信等。此外,雷电通常还“夹带”着狂风、暴雨、冰雹而来,往往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正是因为雷电恐怖的威慑力,古人对这种现象往往充满着敬畏之心。在18世纪以前,人们对雷电还一无所知,认为这是大自然的惩罚,中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雷公电母”的神话传说,甚至当时不少科学家都认为雷电是由毒气在空中爆炸引发的。
    第一个揭开雷电秘密的是美国著名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在研究静电时发现,空中闪电与,实验室里的摩擦生电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了了解两者之间的具体关联,1752年夏天,富兰克林用木条和丝手帕制作了一个大风筝,他在风筝的顶端缠上一根细铁丝,把它与放风筝的麻绳连接起来,麻绳末端系着一段不导电的绸带以便抓握,而在麻绳与绸带之间则系有一把铁钥匙。
    当雷雨倾盆时,富兰克林带着小儿子奔向野外,顶着狂风暴雨把这奇异的风筝送上了高空云层中。不一会儿,麻绳便因淋湿变成了良导体。随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筝和绳索全都带电了,麻绳上原本杂乱的纤维奇妙地直立起来。富兰克林忽然觉得手有点发麻,当他兴奋地把手指挨近那把铁钥匙时,立刻就有电火花向他指尖袭来。这些现象与实验室中带电物体的性质完全相同。原来闪电不过是大气中的强烈放电现象!通过这个小小的实验,富兰克林把上帝和雷电区分开来,全世界都轰动了。
    此后,各国不少科学家也都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和他的朋友利赫曼教授,各自把长铁杆的一端装在室外,另一端引进自己的实验室内,制成了“测雷机”.多次观察到了打雷时发出的电火花。可惜的是,在1753年7月26日的一次雷雨中,一个拳头大小的球状闪电被导入了利赫曼的实验室里,落在了他的头上,教授不幸殒命。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科学24小时在线订阅...

  内容摘自《科学24小时》,更多内容请订阅《科学24小时》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