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的秘密
唐代的长安城非常炎热,美女杨贵妃体态丰满,所以特别怕热。据说,冬天的时候,她用手玩房檐垂挂的冰柱都不觉得冷。到了夏天,她身上只穿“轻绡”却还热得不行。轻绡是一种特别薄的丝织品,一匹重量才100多克,这样的衣服穿和不穿差不多。但是杨贵妃仍然热得难受,从早到晚让侍女们不停地给她摇扇子,还把玉石含在嘴里,以此来获得一点凉意。唐代的《簪花仕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贵族女子的夏季装扮,美人们肩臂微露,身披精致透明的宽大纱衣,纱衣下穿一件不透明的襄胸衣,防止走光。
古人穿的衣服大多由丝、棉、麻织成。春夏交替的时候,人们换下棉衣,穿上了面料轻薄的单衣。普通百姓需要长时间露天行走和劳动,所以穿着简单随意,一般只穿棉麻织的短衣和单裤。劳动时,男人们直接把上衣脱去一只袖管,或全脱下来扎在腰间。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只穿背心的百姓。
纱是适合夏季穿着的高级衣料,古时候多为皇家贵族使用。中国人很早就生产出了纱。长沙马王堆曾经出土过一件汉代素纱禅( dan)衣,重量还不到50克,确实称得上“薄如蝉翼”。
饮食的讲究
宋代理学家朱熹小时候酷爱读书。据说,夏天他在林荫小道边苦读,他的母亲经常为他送上清凉解暑的莲子汤。母亲说:“莲子虽然心是苦的,但是抽掉了莲心,它的味道却甘美无比。”朱熹品尝着莲子汤,渐渐悟出一些道理:“莲子,即怜子。慈母怜子的心是苦的,等孩子日后学有所成,慈母的心就像抽掉苦心的莲子一样,变得甘美无比了。我应当发奋读书,报答母亲养育我的苦心。”从那以后,朱熹更加废寝忘食地求学上进,19岁时就考取了进士。
饱含慈母良苦用心的莲子汤烹制简单,是古时候老百姓在夏季常喝的解暑饮品。民间有自制的消暑汤,宫廷中的御医在夏季也会为皇家贵族开出消暑药方,用各种中药煎熬成养生汤剂。
古人用饮食来预防 夏季中暑的习俗很早就开始了。《荆楚岁时记》 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古人把暑气称为“恶气”,辟恶就是消暑的意思。“汤饼”就是面片汤,将调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状,下锅煮熟。夏天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能出一身大汗,带走体内热量,预防暑气伤身。
炎热的天气让人胃口不佳,所以到了夏季,凉爽可口的饮食更受欢迎,凉面就是其中之一。
凉面古时候也称“冷淘”,它的诞生据说和唐代女皇武则天有关系。相传,武媚娘(武则天原名)进宫之前有个青梅竹马的情郎,他们两个一起读书,.起玩,还经常去一家刀削面店吃面。有一次,媚娘吃面的时候被烫到了舌头,他们就想:夏天要是能吃一种凉面多好。于是,他们和面店师傅一起试验,终于研制成一种用米浆制作的、柔软可口、绵韧不黏的米凉面。面点师傅和他们开玩笑,给这种凉面起名叫“夫妻米凉面”,这天正好是媚娘的生日。后来,媚娘去了长安,当了皇帝,还念念不忘“夫妻米凉面”,每逢生日,都要让御厨给她烹制一碗。
走进古代“空调房”
古代没有空调,但皇家贵族可不会让自己受委屈,他们夏天避暑的方式十分奢侈。
唐代皇帝在宫中建有“凉殿”,也叫“凉屋”,一般傍水而建,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摇转扇轮,产生风力,将水面的冷气送人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让水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宋代宫中也有凉殿和制冷设备,比唐代的更加豪华,不仅用风轮送冷水、送凉气,而且还在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鲜花,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比起现代密不透风的“空调房”,凉殿的降温效果更佳,空气更清新,真是绿色又环保!
夏天,如果你有机会走进古代遗留下来的老建筑,一定会觉得比单元楼房凉爽舒适得多。古代房屋建造暗藏玄机,人们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来设计屋檐的角度,夏天让屋檐遮挡阳光。更多精彩内容订阅上下五千年...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