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出自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莆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和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日天涯海角。”该成语多用来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或者事物的尽头。除此之外,“天涯海角”更是一个集亲情、友情、爱情于一体的词汇,经过千百年来的积淀,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想一想,下面关于“天涯”与“海角”的诗句分别表达了什么类型的感情?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相信此时你的心中一定很疑惑,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天涯和海角呢?答案是——的确存在!在海南省三亚市就有一个天涯海角旅游区,其背对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省第一旅游名胜地。景区海湾沙滩上上百块大小不一的石头耸立,“天涯石”“海角石”突兀其间。本期成语超链接,就带大家一起走近神秘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真的是世界尽头吗?
“天涯海角”一词,其实最早仅仅是用来表达一种异乡的情结,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到1961年,郭沫若又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毫无疑问,天涯海角游览区的出现使人们心中的“天涯情结”找到了物化的载体,  每年有不少游人慕名而来,圆心中“走遍天涯海角”的梦想。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的天涯海角旅游区其实并非地理位置上的尽头,而只是意境意义上的天涯海角。只因古时该地人烟稀少,荒芜凄凉,因此成为古代封建王朝的流放之地。宋代名臣胡铨的“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与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无不深切倾吐了谪臣的凄惨际遇。在天涯海角,记载着历史上多少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游人至此,必感悲凉,仿佛到了天地尽头。
“天涯海角”的喻意有什么典故吗?
我们经常用天涯海角来比喻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事实上这个喻意与韩愈这位唐代中期的伟大文学家有着密切的联系。韩愈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不久母亲也撒手人寰,他自小与哥哥韩会一起生活。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被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因此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相依为命。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却被告知十二郎于不久前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申为  “天涯海角”,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天涯海角”有什么唯美的传说吗?
“天涯海角”的传闻与一对热恋的男女有关。据说,这两个情侣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海南岛三亚。前面是茫茫大海,而身后是穷追不舍的众家丁,两人无路可走,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拥抱着跳进了大海。一瞬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所有人都化作了石头。依偎在海边相对的两块巨石就是这对苦命的恋人,而包围着他们的小石块就是众家丁。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便在石头上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
在天涯海角的不远处有一块巨石被称作“南天一柱,“笑傲惊涛骇浪。相传在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汹涌,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船导航。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刻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从,化为双峰石并肩而立。雷公大怒,将双峰石劈成两截,一截掉在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就此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更多精彩内容订阅幽默大师...
内容摘自《幽默大师》,更多内容请订阅《幽默大师》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