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你看的就是假档案

   责档案管理工作十几年,周莉从来没觉得自己像这两年这么忙,虽然已是快退休的年纪,但她的工作量丝毫不亚于部门里的年轻人。办公室的电话隔几分钟就响一次,有时候电话里正说着,敲门声又响了起来……档案造假“复制粘贴”

    周莉的工作节奏突然加速,始于20 14年。当年1 0月,中央组织部在全国分三批部署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而她要对每卷档案逐一进行初审和复审,发现问题,就一个个核实、一项项纠正,同时还要回应不同单位的咨询和请教。
    一组数字最能够反映“周莉”们的工作量,截至201 6年6月,针对干部重要信息记载不准确不一致的问题,全国查核了64.5万人的信息;针对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的问题,补充完善了2549万份材料。
    但问题也浮出水面,2016年初第一批即省管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基本完成时,420人因档案造假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1 86人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与此同时进行的全国各地换届期间,也有干部进入提拔任用程序却最终未能履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档案造假被发现。
    洪永旺就是现成的例子,2016年5月,时任湖北省汉川市委副书记的他拟任安陆市委副书记,提名为安陆市市长人选。可公示期间,洪永旺却因被举报其年龄与实际不符,提拔也“泡汤”了。
    而在专项审核工作前,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20个省份中1 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河北处理了1 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次年,新疆“首虎”栗智成为首个被通报年龄造假的省部级官员。
    同今年5月被双开的司法部“首虎”卢恩光相比,以上的案例只能算搞搞小动作。在中纪委的通报中,卢恩光的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长期欺瞒组织。而这名“五假干部”,还曾在单位内培训时称“不说假话千不成大事“。
    “现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档案对体制外的人不太重要。但对体制内的人来说,这里面记载着出生年月、学历、履历、工资级别、奖惩和家庭成员等情况,是考察干部、用人的重要依据。”周莉介绍,一般来说,个人档案由人事单位封闭保管,个人不能接触,但是一些人钻了空子,假档案由此而生。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同学曾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同时考取了大学生村官和硕士研究生,于是想出个“一箭双雕”的办法,花几百块钱的“提档费”,把档案临时借出,再复制一份归还。到时候学校一份,用人单位一份,既拿了文凭,基层工作经验也没耽误。
    “档案可以有分身术,人怎么可能在两边同时出现?”记者提问该人士。
    “村里管理不严,没人去管档案的真假,学校没课时,隔十天半个月去露个面就行。”该人士告诉记者。
审核档案像看×光片在“刷”身份证和手机支付高度普及的今天,一些省管干部人事档案已经实现数字化,但很多地方和部门对干部档案的管理手段还相对落后。周莉坦言,大部分档案里仍然是几十年前的纸质材料,甚至有很多还是人工填写,这不仅增大了审核难度,也给造假提供了空间。

    记者调查发现,个别干部从原始材料阶段下手,围绕年龄大做文章。一名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袁伟透露,大多数党员干部的出生日期是以入团。更多精彩内容订阅廉政瞭望...

  内容摘自《廉政瞭望》,更多内容请订阅《廉政瞭望》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