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新馆巡礼

    洛阳,一座享誉海内外的文化之城。 5000年前,河洛文化由此肇始;4000年前,夏都斟   崛起于洛水之阳,“千年帝都”由此发轫;3000年前,传说周公营建洛邑,迁九鼎于洛阳,洛阳由此成为天下的中心……三代之后,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余个朝代建都于此,“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句诗已道尽洛阳的厚重历史!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如何在现代化的滚滚洪流中留住城市的记忆?如何让慕名而来的远方游客,了解她的辉煌历史?如何向世人展示她的无穷魅力?这些问题久久萦绕在洛阳人的心头,经过反复思索,洛阳的决策者们决定在新区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
    一、新馆概况
    洛阳博物馆新馆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总占地面积约300亩,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由主楼和附楼组成,建筑外形如大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主楼分两层,共计13个展厅,陈展面积2.9万平方米,现有基本陈列1个,专题陈列6个。附楼三层,为文物库房和办公区。新馆于2007年11月动工建设,2009年3月建成,同年4月和10月先后成功举办了“2009年世界邮展”和“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两个国际性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2011年4月16日,洛阳博物馆新馆陈展工作全面完成,盛装开馆。
    基本陈列
    “河洛文明”为新馆的基本陈列,位于展厅一楼,展示面积近4000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多件。展览以文物为载体,以洛阳五千年文明史为脉络,以五大都城遗址为重点,以儒、释、道、玄学、理学在洛阳的诞生、发展为背景,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河洛文明”的内涵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核心地位。
    华夏圣城文明正源  5000年前,“河出图,洛出书”,河洛大地初现文明曙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洛阳为中心相继形成了河洛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和黄河文化圈,最终汇集成煌煌五千年华夏文明。可以说,河洛文化奠定了华夏文明最初的根基,是华夏文明的主源、正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城,是华夏文明的原点。新馆基本陈列定名为“河洛文洛阳,一座享誉海内外的文化之城。 5000年前,河洛文化由此肇始;4000年前,夏都斟尋崛起于洛水之阳,“千年帝都”由此发轫;3000年前,传说周公营建洛邑,迁九鼎于洛阳,洛阳由此成为天下的中心……三代之后,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余个朝代建都于此,“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句诗已道尽洛阳的厚重历史!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如何在现代化的滚滚洪流中留住城市的记忆?如何让慕名而来的远方游客,了解她的辉煌历史?如何向世人展示她的无穷魅力?这些问题久久萦绕在洛阳人的心头,经过反复思索,洛阳的决策者们决定在新区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
    一、新馆概况
    洛阳博物馆新馆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总占地面积约300亩,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由主楼和附楼组成,建筑外形如大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主楼分两层,共计13个展厅,陈展面积2.9万平方米,现有基本陈列1个,专题陈列6个。附楼三层,为文物库房和办公区。新馆于2007年11月动工建设,2009年3月建成,同年4月和10月先后成功举办了“2009年世界邮展”和“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两个国际性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2011年4月16日,洛阳博物馆新馆陈展工作全面完成,盛装开馆。
    基本陈列
    “河洛文明”为新馆的基本陈列,位于展厅一楼,展示面积近4000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多件。展览以文物为载体,以洛阳五千年文明史为脉络,以五大都城遗址为重点,以儒、释、道、玄学、理学在洛阳的诞生、发展为背  景,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河洛文明”的内涵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核心地位。
    华夏圣城文明正源  5000年前,“河出图,洛出书”,河洛大地初现文明曙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洛阳为中心相继形成了河洛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和黄河文化圈,最终汇集成煌煌五千年华夏文明。可以说,河洛文化奠定了华夏文明最初的根基,是华夏文明的主源、正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城,是华夏文明的原点。新馆基本陈列定名为“河洛文  明”是对洛阳这座城市的准确定位,是对河洛文化的一次全面检阅。
    “河洛文明”基本陈列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北宋,以顺时针方向分布在三个大展厅中,分别为:史前及夏商周厅、汉魏厅和隋唐五代北宋厅。各展厅均以时代顺序划分为若干单元,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河洛文明”虽为通史陈列,但并没有采用“一通到底”的常规做法,而是突出展示了洛阳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史前至北宋时期。这一时期洛阳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谓“一部洛阳文明史半部中国古代史”。
    五都荟洛王者之里  河洛地区自古为“王者之里”。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建都史长达1500余年,从偃师尸乡沟到市区涧河两岸不足3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尋、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荟洛”,举世罕见。都城文明是河洛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河洛文明”基本陈列围绕五大都城遗址,以朝代更替为线索,将数千件文物有机整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整体。观众在欣赏一件件精美文物的同时,文物背后那个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原本停留在纸面上的历史顿时鲜活起来。
    三教祖庭玄理渊薮、儒、释、道号称“三教”,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世风民俗产生过深刻影响,他们都和洛阳有着非同寻常的渊源。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实开儒学先河;道教鼻祖老子在洛阳著<道德经》,奠定了道学的理论基础;佛教由印度传人中土,在汉代首传于白马寺,白马寺由此被尊为“释源”。所以,洛阳是名副其实的“三教祖庭”。不仅如此,洛阳还是玄学和理学的诞生地。魏晋玄学是儒家思想和老庄哲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分支。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在洛阳创立玄学,洛阳成为魏晋玄学的中心,兴盛达百余年之久。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学,南宋至清末的七百余年间一直是官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北宋时期,洛阳人程颢、程颐兄弟创立洛学,程朱理学由此肇始。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之所以区别于西方文明,不仅仅体现在器具、服舆、制度方面风格迥异,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中西方文明有着不同的思想内核。“儒释道”三教和玄学、理学就是东方文化的内核,就是华夏文明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将洛阳比作东方的麦加城毫不为过。博物馆的展览要从实物方面反映思想史的内容 比较困难,如果堆砌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又显得非常枯燥。
  因此,“河洛文明”基本陈列采用了触摸屏、视频等现代化展示手段来表现儒、释、道、玄学、理学在洛阳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这样既生动直观,又丰富了陈展形式,观众乐于接受,对洛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会有一个清晰而客观的认识。
    三、专题陈列
    新馆共有六个专题陈列,除石刻馆位于一楼外,其余皆位于二楼。如果说基本陈列是对河洛文明发展历程的宏观检视,那么六个专题陈列就是对“洛阳特色”的重点渲染。
    石刻馆的展品分造像、碑碣墓志两大类。其中,石刻造像部分展出有东汉石辟邪、北魏石翁仲、隋代石狮、宋代石虎等一批形神兼备的石刻精品;碑碣墓志部分展出有东汉熹平石经、北魏元怿墓志、唐代张说墓志、北宋富弼墓志等一批重要碑刻。在这里,观众既可以看到体量硕大、技法熟稔的单体石雕,也可以鉴赏篆、隶、草、行、 楷、魏碑诸种书体,从中领略蔡邕、欧阳修、司马光等大 家的风范,感悟石刻艺术的神奇魅力。
    书画馆展出馆藏书画精品80余幅,均为明清时期的大家力作。藏品涉及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张宏,清代的王铎、赵之谦、查士标、恽寿平、康有为、吴昌硕、任伯年、翁同龢、何绍基,近现代的齐白石、溥儒、于右任、郭沫若等名家。他们学养深厚,笔墨精湛,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多精彩内容订阅文物天地...

   内容摘自《文物天地》,更多内容请订阅《文物天地》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