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纪事:稚嫩的硬壳

    出租车如同前置了两盏矿灯,昏黄的光仅够照亮一小段路,光柱在路面大幅度地摇晃,可以看到深浅、宽窄不一的车辙彼此交错。四下里黑漆漆一片,我知道自己是沿着嘉陵江边的旧道逆江流而行,却对它无法感知。

    从广元机场的高速路拐进一条土路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算是完成了暂别一种生活的仪式。对我而言,此行确实不同寻常,长时间的乡村生活经历,不曾有过,在乡下过年的经历,不曾有过,与农家孩子朝夕相伴几个月的经历,也不曾有过,后者甚至是难以想象的。
    个把月前,刘新宇说起那个计划的时候,我倒是没有丝毫的犹豫,相反,我觉得他说的一个月远远不够,至少要三个月,而且包括春节。并不是要刻意挑战什么,而是课题本身对我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必须潜进去。
   刘新宇是“上学路上”公益机构的发起人,关切的是乡村留守儿童问题,他觉得,对于这个超过六千万的庞大群体,社会各界的援助更多建立在想象之上。他想通过调查问卷、纪实影像、纪实文学的综合手段,完成一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为那些热切的援助之情找对方向。
    多年以来,我一直想写一写打工浪潮影响下的中国乡村,尤其那里的孩子,他们离工业化的轰鸣声最远,受社会剧变的影响却可能是最深的。以浸入式的长程观察,让更接近本真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来,这是刘新宇对纪实作品的期待,也是我的兴趣所在。
    一路上,除了在夜色掩护下严重超载的货车,很难遇到其他车辆,这些大家伙负荷着江底挖出的沙石,迎面而来,强光渐近,地面微微震颤。健谈的出租车司机介绍说,我们正行进在四川、陕西、甘肃的交界区域,道路的破败,体现的恰恰是“三不管”地区被忽视的境况。
    出发之前,我在地图上留意过目的地的位置——甘肃东南的一个县,偏居该省一隅,像某种两栖爬行动物甩出的尾部,就中国的版图而言,它几乎位于正中心,但现实情况是,层层山脉的包裹让那里更像注意力的盲区。更多精彩内容订阅天涯...
内容摘自《天涯》,更多内容请订阅《天涯》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