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禅日本:一衣带水的禅宗脉动

    日本镰仓建长寺。西川能文在方丈室等我们,手持折扇,目光朴拙,宽大的藏青色长袍下露出白袜,这位83岁的老人让我倍感因缘的深切。

    2009午春,我在成都大慈寺拿到一一本赠阅的《大慈》杂志,上面刊登了南宋高僧兰溪道隆的文章。兰溪道隆( 7273~7278),涪江(今重庆涪陵)人,其乡有芝兰河、渔溪。俗姓冉,73岁入大慈寺出家,33岁时掳弟子多人从宁波搭乘商船东渡日本,受到镰仓幕府第五代摄政者此条时赖的欢迎。 7253年,成为道隆弟子的此条时赖为他建立的建长寺完工,礼请道隆为开山住持。道隆文气十足的清隽禅风逐渐赢得朝野僧俗的敬重,他创立了日本禅宗的大觉流,弘扬系统的南宋临济宗杨岐禅法,成为日本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
    当年随道隆一起东渡的中国随从中,有一位俗家弟子,法名为西川能云,在建长寺任筹备各种法事的行者,在道隆圆寂后第8年辞世,享年70岁,任行者42年。此后,西川能云的后人世袭建长寺行者,至今已历36代,770年。
   2008年5月,西川能云的后人西川能文,前来四川寻根。
  《大慈》杂志刊登了他撰写的《西川寻根,大慈访祖》,及回国后致大慈寺住持大恩法师的信函,他写道:“我的祖先到日本时,日本的姓就是中国的出生地,即“西川”,大约应该是在灌县(都江堰)南面的什么地方。因此,计划了这次四川寻祖之旅。”
    当时,我拿着杂志,被西川家族的坚守触动,不禁生起一念,希望有朝一日能前往建长寺拜访西川能文先生。如今,因缘聚合,越万山千水,老先生就近在咫尺,我的左掌贴在那期《大慈》杂志上,肠内如车轮转动。
    建长寺住持吉田长老以茶礼相待,请我们喝抹茶,披着纯光的黑盏内,一片粘稠的碧绿,双手捧起来喝,茶清新的鲜腥味直抵深喉。问我们以前可曾喝过,回答说没喝过,长老于是笑道:“这可是你们的祖先宋朝人的喝茶方式呀,传到日本后,经过改良一直保留着。”
    过了一会儿,他走了出去,衣袂飘飘间,端了一盆修长的兰花进来,指着兰花说:“这是前几天,一个中国朋友专门从兰溪和尚的家乡涪陵带来的。”芝兰简约,有幽幽逸气,卷叶间开着两枝鹅黄色素心花,顿时觉得“兰溪”不仅仅是一个人,也是一条河流,从宋朝一直流到现在。
    同行来日的田野拿出6只随身带来的宋代古盏,请吉田长老、西川长老及大家品尝古树普洱茶,其中的5只古盏,出自兰溪道隆家乡不远处的重庆涂山窑,琥珀茶汤,拂出山野秘香,这令两位长老觉得亲切。吉田长老兴致甚好,见客人中有来自成都,特意让侍者取来一卷寺内珍藏的古代蜀锦,请大家赏看,各种花式图案组成的精丽长锦,铺在地板上,一点点被打开,足有七、八米长,雍雅,历久弥新,装蜀锦的
木匣上写着:“元文四己未年( 1739)二月改之”等字样,吉田长老说,这件蜀锦的时间很久,木匣是后来做的。
    两位长老带我们去朝谒开山堂,传统木构筋骨简洁,茅草屋顶古朴光素,堂内唯余寂静,几只白烛淡雅地燃着黄焰,道隆的木质雕像供在后端中央,这个像是他圆寂后不久雕的,近年剥除了历代所作的修饰,已接近原初的模样,吉田长老告诉我们,每年1 1月3日,寺内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展览,展出道隆生前用过的9件袈裟、拂尘,以及他59岁时的绢本顶像。道隆的灵骨,就放在木质雕像下方,绕到开山堂后面,可见到架空的木架间,装有古韵十足的舍利石塔。从这里,沿着山根的石阶拾级而上,几分钟后,便可见到春树苍苍的山岚凹地上,立着道隆的纪念塔和莲花座。
   1278年7月24日,道隆辞众示寂,留有遗偈:“用翳睛术,三十余年。打翻筋斗,地转天旋。”此后,每年的7月24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开山忌法会,而每月的24日下午要举行月忌仪式,23日下午则举行月忌的前夜忌仪式。
    我们到建长寺这天,恰好是23日,邂逅了寺内为道隆举办的前夜忌仪式,这个仪式分两段,前半段在供奉着地藏菩萨的佛殿,后半段在开山堂。建长寺所在的地方曾为刑场,故奉地藏菩萨为本尊,佛殿内的木质地藏塑像,古朴高雅,吉相脱尘。

    与往常一样,仪式开始前,西川能文做着准备事宜:焚香、燃烛、供花、布置现场。更多精彩内容订阅华夏地理...

   内容摘自《华夏地理》,更多内容请订阅《华夏地理》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