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术有大学问

    大众对于文物修复的认识,不少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手工、传统的阶段。实际上,近年来中国的文物修复也经历了一个变革发展的时期,尤其是科技手段的运用与更新。走近后你会发现,即便是一项小小的技术改变,背后却有着大学问。

    在一个闷热的午后,《中国收藏》杂志记者来到首都博物馆,在生物技术实验室专访了其技术部副研究员、“生物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科研课题组的带头人闰丽。80后的她性格开朗,谈起首博在书画揭裱上的生物酶创新技术,感慨良多。
    闫丽告诉记者,自己是学生物技术的,按理说跟书画修复毫无关系,但2006年从农科院硕士毕业的她却被招进了首都博物馆。这其实有一个背景——当年湖北荆州博物馆吴顺清研究员在业界率先研制出了令人震惊的“丝织品生物加固技术”,首博也希望能够引进并且应用,在丝织品的保护上有所突破。“于是特意成立了实验室,招收了几位学习生物和化学的年轻人。基于这样的契机,我才有幸加入。”
    2006年刚刚入职,闰丽就立刻被派到了石景山清代武官墓考古现场进行实习。“老馆长给我们新人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进纺织品组了解文物。当年的武官墓出土了17件丝织品,我跟着老师学习如何用传统方法进行清洗。”时至今日,闰丽依然清晰地记得从尚未完全腐烂的尸体上提取衣物时候的情景。“这件事对我触动挺大。”闰丽说,
  “传统丝织品上血渍和结晶盐主要是用水和酒精等来清洗,但是实际的效果一般。”
    当时的博物馆修复人员偶尔也会从市场上买来一些口碑不错的“神秘配方”处理液来临时使用,但是这配方是商业秘密,外人很难知晓。“而且作为商品,其中很可能加入了不少稳定剂,也许并不利于文物保护。”于是,闫丽开始琢磨该如何发挥自己的所长。“尸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我就通过生物的方法把纺织品上的血渍和结晶盐清洗干净了。这个研发过程中,顺利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听到消息后,书画组的老专家们也找了过来:能不能给我们也研制点药水啊?闫丽曾先后在丝绸组和书画组都实习过,所以她知道以出土为主的纺织品和传世为主的书画上的污渍是不一样的。在用药水一点点实验之后,书画污渍的去除效果却并不好。“虽然书画上的污渍没洗掉,却意外发现画心竟然跟装裱部分剥离了——旧书画的揭裱其实是博物馆的另一个难题。一幅装裱好的书画共有3层,画心、保护画心的命纸、用于固定装裱的镀纸,这些都是用浆糊粘贴在一起的。而重新装裱,老办法就是用温水闷润字画,然后用手一点点搓下命纸,整个工序要耗时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太费劲了。”闫丽说。
    实验由此转换了方向,闫丽最终意识到是自己使用的“淀粉酶”起了作用,“生物酶的高活性、专一性、低温性特性,仅作用于浆糊,只需要极低的揭离力就能使画心和纸均匀分开,保证其完整性;此外,揭裱一幅古书画仅需十多分钟,比传统揭裱方法效率提高百倍以上。传统揭裱,当浆糊较厚时,水闷法往往不能发挥作用,水的使用还可能造成颜料的剥落,对古书画造成二次损伤。生物酶所作用的环境一般为常温和中性,不会影响到纸张、颜料的化学性质,所以很安全。”闫丽表示,“用酶来分解淀粉,大概高中生都懂这个道理。但是隔行如隔山,你如果不了解古书画装裱主要使用淀粉制成的浆糊,那你是怎么也想像不到的。其实跨界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把不同领域融合到一起。”
    在闰丽看来,作为事业单位而不是科研单位,传统博物馆修复中遇到问题时多秉承“拿来主义”,采用业界成熟可行的办法,但是这些也许并不适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所以还是需要跨界和创新。不过她同时坦言,“一路走来,很多有思想、有魄力的领导和同事,给我们鼓励打气,推动我们大胆创新。没有他们的支持,很难有今天的成果。”从2008年发现这一现象,到2012年古书画保护课题正式立项,再到2014年各路专家云集的成果鉴定会,首都博物馆古书画生物酶揭裱技术顺利拿下国家专利,并正式进入应用实验阶段。目前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作为该项技术的实验性应用单位,已首都博物馆提供了应用报告。
    现在,闫丽和她的团队正在进行第二代升级版制剂的研发工作。“简单地说,就是预热识活技术。传统书画揭裱多要用热水洗烫,第一代的淀这是采访中闫丽向<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出示的实验对比图。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用生物酶来揭裱(上图),不会影响到纸张、颜料的化学性质。
    粉酶遇热就会死掉。第二代我们要求淀粉酶遇热才激活,这样揭裱起来更快捷。”至于淀粉酶技术在传统古籍善本中的应用,闫丽介绍道,这其实是生物酶创新技术的一个扩大应用,目前来看效果也很不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等单位都采用过这个技术。

    不过,考虑到珍贵文物的安全,目前采用了这项新技术修复的古书画,都还不是首博正式的馆藏品。“毕竟,一项技术从研发成功到大规模推广还有一段路要走。我真心希望将来有一天,无论是馆蔽还是民间的文物,只要有需要,都能够被这项技术所惠及。”闫丽说。更多精彩内容订阅中国收藏...

   内容摘自《中国收藏》,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收藏》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