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森林斯塔湖畔的草原石人

   森塔斯湖草原石人墓,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境内、萨吾尔山东南部一个名叫森塔斯湖的旁边,这里也是部分牧民的夏牧场。

    我几次前往,都是一年中牧民转场去往夏牧场的时节。所行走的路线,基本上也是沿着塔斯特河的流经路线。塔斯特河,啥萨克语意为“有很多鹅卵石”的河流,因河床上有很多鹅卵石而得名。该河发源于萨吾尔山脉,主要为泉水和冰雪融化水汇聚而成,系季节性雨雪补给河流。沿河两岸长有杂草、苦杨、荆条等低矮灌木,径流面积达到近200平方公里,是托斯特乡的主要水源之一。
    驱车行走在路上,沿岸的草场植被已经绿茵茵一片,山花漫山遍野地接连闯入视野。时见草场里的旱獭匆匆忙忙掠过。经过塔斯特河的一处被洪水冲断了的路面,就进入了萨吾尔山的夏牧场。我看了一下时间,驱车行走了近3个小时。停车休息的时候,时不时有进驻夏牧场的汽车载着牧民的必需品进往山里。到达萨吾尔山顶端的高山夏牧场时,根据草场上的路面痕迹,发现竟然不小心走到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所辖的夏牧场。经多次与当地牧民打听,才知道行进的方向已经远远偏离了路线。我们只好原路返回刚进入夏牧场的一片石头耸立的地段,向牧民所指的有森塔斯湖的方向驶去。最后按照车辙的痕迹寻找,终于到了这片清澈的森塔斯湖。毫无疑问,找到了森塔斯湖,也就意味着找到了那座历经千年风雨的草原石人墓。抵氐达森塔斯湖畔森塔斯湖,哈萨克语意为“石像”的意思。该湖泊面积约为0.15平方公里,最深处的水深约7米,是一座天然的淡水湖泊。相传约公元7世纪左右,此地居住着操突厥语系的少数民族。为了纪念该部落的首领,人们竖起石刻雕像立于湖畔的首领墓葬旁,故称森塔斯湖至今。
    海拔两干多米的萨吾尔山夏牧场,绿茵茵的青草和野花连绵无际,身处其中,有一种胜似秋季的凉爽,十分的    惬意。我内心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希望能够慢慢呼吸着饱含草原上青草的气息和清新的空气。到达了一个山坡后,我终于看到了一直神秘存在于森塔斯湖畔的草原石人。
    这两座雕刻着人像的斑驳石头,陈旧的样子总是会使我想到遥远的游牧历史。吉木乃县在历史上是我国古代北方诸多民族的游牧地,两千多年来始终在中央王朝的有效管辖、治理之下。公元前5世纪塞种人在此地游牧,秦汉时,呼揭、匈奴相继驻牧于此。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突厥薛延陀部等民族驻牧。隋唐之际,为西突厥葛逻禄牧地。唐王朝先后设大漠、阴山、金山都护府管辖其地。五代、宋辽时期,克烈、乃蛮等部在此游牧。
    草原石人是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历史人文景观。它们有的随葬于墓中,有的守护在墓前,基本都是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唤起:
1、矗立在石堆墓旁朝向各异的草原石人。  
2、石锛,现存于吉术乃县博物馆。 
3、石臼,现存于吉木乃县博物馆。  4森塔斯湖畔的女性石人。 
5、森塔斯湖畔的男性石人。
6、森塔斯湖畔的女性石人背面的类似于儒尼文的文字。
7、石堆墓葬旁的草原石人。
    突厥时期的草原石人之后,石人文化开始急速衰退。随着伊斯兰教在草原地带的广泛传播,石人便彻底消失了,这个时间的下限大约在11世纪。在14世纪伊斯兰教进入草原之前,草原上的人们一直信奉着一种古老的神秘宗教:萨满教。
    萨满教是一种以祖先崇拜为主的原始多神教。萨满教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后期,在中国,从匈奴、突厥、肃慎、契丹、蒙古等许多古代民族都曾经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尚大自然,这使得居住在高山或草原上的民族很自然地对山石等天地万物进行顶礼膜拜,这种意识也肯定会反映到丧葬风俗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祖先的崇拜。

    由此可以认为,无论是墓地石人还是随葬石人,都是用来纪念死者、沟通天地的,具有辟邪的作用和保护灵魂的含义。这是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比较合理也能为人们所认可的说法,于是人们便又将这类草原石人统称为“通天石人”。更多精彩内容订阅旅游...

   内容摘自《旅游》,更多内容请订阅《旅游》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