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的老旭店

    9点钟,我们双腿轻飘,似从舷梯上下来,“白云深处”的老旭甸到了。车停在村委会门口。陪同的人与一个村长模样的人交谈,我和摄影师等不及,立马就遁入村子里。亿万年化石垒成的村庄正如来过的人所形容,这里的房屋、猪圈、牛棚、厕所等,都是用一块块化石垒成的。

    石头保持着天然形状,极不规则,但人工垒砌很巧妙地让它们咬合在一起。石与石间不用任何黏合剂,却在岁月的揉搓下,越来越牢固——因为化石中的有机物在雨淋日晒下已溶化成某种天然的黏合剂。这种夹杂着石灰岩的化石建筑,修建几年后,便溶化黏结成为一体,即便栋梁朽断、屋顶坍塌,墙壁依然完好矗立。
    我们刚进入巷道,就惊喜地发现了墙上的化石。一些石化了的树叶、树枝连同扭曲多孔的岩溶物纠缠在一起。在一户人家的外墙上,横斜着一枚近一尺长的阔叶,纤维纹路极明显。我们想再找到其他小动物的化石,未果。这里好像只留下一场植物的劫难。它们在亿万年前,随着剧烈的岩浆涌动,被掩埋,塑身。又在一种机缘下,冲出地面,成为山的一部分。
    村庄有70来户人家,260多口人。聚集在一面山坡上,依地势修建起房屋和街道。但村子虽小,巷道却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生人踏进去,常转来转去,走回头路。
   村里几乎没有单纯的平房,据说早些年都改造成了如今的二层平顶楼房,石木结构。一层的墙是化石,沿着木楼梯上到二层,上面差不多是用木饭搭起来的,有的人家也用一小截化石墙。每家有一个开放的厅堂,连着天井。家家养猪、养鸡,还有人家养着牛。街门上方都钉有石屏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挂的“十星级文明户”的标识。
    十星是:五爱星、法纪星、致富星、计生星、科技星、文教星、新风星、义务星、团结星、卫生星。村里有棵十分古老粗壮的小叶榕树,村人又称万年青,立在一处高地上,下边是人家的房顶。芭蕉、毛竹等亚热带植物添补在村里村外的空地上,构成小小的风景。所种的庄稼比较单调,一些玉米,各种豆子,还有青菜,也有种烤烟的。与中国多数的乡村一样,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剩余的是中老年男人和妇女儿童。村里建有小学,水泥盖的新楼房,很漂亮,有一个篮球场,校园门口一裸粉红的三角梅开得艳丽正值课间时,孩子们在各处疯玩。
    我们在村人的指点下,上到高处一户人家的屋顶,便大致能俯瞰全村。凹凸不平的化石墙十分抢眼,像艺术品一般装饰在绿树间。远处有位包头巾的妇女正在房顶晾晒作物,我们挥手和她打招呼,她冲着摄影镜头做着夸张的动作打趣应和。房屋主人拿了水烟筒上来,饶有兴趣地陪我们一块看风景。他姓周,是村里的汉族人。

    老旭甸村极其安静,石头屋子夹着的小路上难得碰到村人。一旦有人出来,我们就异常兴奋。要求他们配合拍照时,无论男女老少都一脸害羞地立住脚。问他们的名字、年龄,他们也如实相告,实在听不懂,就让他们自己写下来。很快地,我们在这化石打造的村庄不再只是寻找特色鲜明的远古动植物身影,倒是突然对这里的人起了分外的兴趣。他们像陶渊明笔下的“秦人”般淳朴、善良、热情、诚实、礼貌,燕燕情地招呼你吃饭,我们简直是进一家就要婉拒另一家,到后来竟有点招架不住。在一个旮旯里,突然听得一间房子里人语喧哗。进去一看,原来是主人杀了一头猪,正在宴请亲友们,十个男人围着一桌子肉菜正在喝酒。男主人周永康,40多岁,热情得不得了,在我们拍摄的当儿,三番五次地邀请我们入座吃饭,并让摄影师吸水烟。 更多精彩内容订阅旅游...

   内容摘自《旅游》,更多内容请订阅《旅游》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