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网站上看到一张有意思的图片,图中是某大学2004级物理基地班毕业十周年聚会的横幅,但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主横幅下面还有一条同样大的横幅,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两行小字:某某大学首届“啃了好几年弦熵核群论量子拓扑非线性凝聚态傅里叶薛定谔麦克斯韦德布罗意最后有的卖手机有的打游戏有的卖衣服有的当电工有的卖保险有的当码农很多没对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研讨会。
一口气竟然没读完。反观再三,看似调侃,却也耐人寻味。
正好在读B.格林所著《宇宙的琴弦》一书,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学理论没看明白几分,却记住了一些理论之外的东西:弦理论的认识和发展可能在耗尽一代或几代物理学家的心血后,还得不到一点儿实验响应。世界上热烈追求弦理论的数不胜数的物理学家都知道,他们是在冒险:一生的奋斗可能只换来飘忽不定的结果。当然,理论总会进步的,但它能克服今天的障碍而得到确定的能让实验检验的预言吗?间接检验能为弦理论带来确凿的证据吗?这些问题每一个弦理论家都很关心,但谁也说不清一点儿东西。我们只有等着答案的到来。美妙而简洁的形式,强大而囊括万物的力量,无限的预言能力,简单而自然的消除引力和量子力学矛盾的方式,弦理论的所有这一切,荡起无数人的激情,甘愿为它冒巨大的风险。
这些崇高的愿望在一点点地变得更实在——弦理论不断揭示出弦宇宙的新物理学特征——那些揭示了大自然杰作中更微妙更深层联系的特征。
整本书看得云里雾里,读到这里,终于肃然起敬。仅这一段话,就足以令人震撼。我想到那几个字:虽千万人吾往矣。
那些用一生的时间来潜心钻研弦理论的物理学家,他们的理论学说很有可能不会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在钻研的过程中,他们拥有的是整个宇宙。而那些潜心“啃”过弦熵核群论量子拓扑的物理学毕业生们,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会太差,因为他们拥有“啃”的精神。 更多精彩内容互联网周刊订阅;
内容摘自《互联网周刊》,更多内容请订阅《互联网周刊》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