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老人的街拍:苏州的质朴气息最吸引我


卢承德在苏州生活,从70岁起,他拿起相机开始街拍。和我们如今网上常见的“街头摄影”相比,他的照片“范儿”不强烈:视觉的表面巧合、表现性的影调趣味、对街头劳动者艰难谋生的表现或温情瞬间的抓取,基本鲜见于他的作品。但稍稍细看,就可发现他照片中独有的质地。他目光中的认同源于自在,他是这些街道的主人,而非手持相机的猎取者,或许这也与他的年龄有关。这种从容而不失趣味的状态是很多人所向往的,老人却说:“拍照是我晚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此而已。”
图文:卢承德
编辑:张一
我出生在上海,原本在上海一家针织机械技术学校教书,1972年为照顾家人从上海调来苏州工作,1997从苏州一家建筑公司的员工技术培训工作岗位上退休。今年我81岁,在苏州生活了四十多年,苏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年轻时忙于工作,经济条件也差,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只是喜欢看点书,印象比较深的是苏联小说。除此之外喜欢听点音乐,比如管弦乐、无标题音乐之类,实际上也听不大懂,只是作为一种消遣。要说摄影,也只是偶尔临时借来同事的相机,为孩子拍过几张留念照。

2006年我70岁时,儿子买了一台数码相机,叫我去学拍照,多接触社会,充实晚年生活,同时也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于是我就参加了苏州老年大学的摄影班。另外,我有个同事吴万一,当时是苏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我曾向他请教如何学拍照。他给我推荐了吴家林的《边地行走》,陆元敏的《上海人》和《苏州河》等画册,这两位摄影家的作品对我影响较大。

从那时候起,我就在我家附近的苏州平江路上开始街拍,到现在拍了十来年了。开始的时候拍得比较杂,见什么拍什么,缺少思考。影友称我是拾垃圾的,我也不以为然,坚持拍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人和事。我觉得拍照片还是得从自已内心感受出发,最吸引我的还是住在老城区里的苏州人,特别他们保持的那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有一种质朴的生活气息。即将消失的场景,瞬间即逝的画面,都包含着无数感动,等待我去发现。所以苏州街头对我来说就是个宝库,闲在家里不出去捡几件“宝贝”回来总觉得可惜。如今我年过八十,影友都称我为“80”后,我出门也有点收敛了,不是每天随时带着相机,而是隔天出去拍一次,漫无目标,就凭自已的感觉和运气。

内容摘自《大众摄影》,更多内容请订阅《大众摄影》杂志!订杂志上杂志铺!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归杂志社及原创作者所有,杂志导读是为了更好的向用户展示期刊精彩内容,让用户了解期刊,订阅期刊,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在核实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