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商品参数
  • 视频推荐
  • 杂志导读

说明:儿童文学2024年1月期开始定价由25元调整为30元

杂志名称:《儿童文学》儿童版

定价:30元

出版周期:每月出刊
出版单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65/I
国际标准刊号:ISSN0257-6562
开本:32开 230mm×165mm
页数:240页
纸张:轻型纸、单色+双色 
适读人群:小学2-4年级      

    《儿童文学》杂志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重要期刊之一,在茅盾、叶圣陶、冰心等一批著名作家的关怀与支持下,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63年联合创办,是适合小学到初中阶段孩子阅读的纯文学儿童刊物。《儿童文学》根深叶茂,少儿文学领域独领风骚,是当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少儿纯文学刊物。在近六十年的办刊历程中,秉承纯正的文学品质,始终以少年儿童为本位,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纯文学宗旨;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办刊方向,不仅倾心编辑刊出一大批站得住、叫得响、有持续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且还大力培养儿童文学作家队伍,搭建坚实的创作梯队。《儿童文学》在创办过程中得到了诸多名家,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帮助。

     《儿童文学》在受到名家、大家关怀的同时,也不断培养出了名家,比如铁凝、王安忆、贾平凹等作家,在文学创作起步阶段,得到《儿童文学》的支持,而金波、曹文轩、杨红樱、张之路等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处女作都在《儿童文学》杂志上发表。可以说,《儿童文学》名家云集,精品荟萃,其麾下汇集了全国最有名望的儿童文学作家,用最顶级的儿童文学精品温润童心,以纯净阅读牵手豆蔻年华,成就孩子的精彩人生,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

    《儿童文学》儿童版每期3本,汇集了儿童领域丰富的高质量内容,包括生动精彩、引人入胜的“ 故事版”(带注音)和美轮美奂、奇趣童真的“绘本版”,适合7-10岁儿童阅读。孩子从杂志中可以找到读书的乐趣,也可以找到做人的道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强化读写能力。“小书房系列”每本收录1-2篇文章,集结几代“童萌”念念不忘的佳作。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成立于2000年,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中国少年报社和成立于1956年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少总社是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专业少儿新闻出版机构。它的读者覆盖了0—18岁各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中少总社每年出版图书、音像制品1500种左右,同时拥有5种报纸和11种期刊、“中少在线”网站、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社以及以“知心姐姐”为品牌的系列教育服务产品。中少总社的产品曾获得多项政府和公众奖项,具有良好的公信力。 

       中少总社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国的许多出版商有良好的合作,引进出版了《丁丁历险记》《长袜子皮皮》《小淘气尼古拉》《小熊布迪》《图书馆老鼠》《花袜子小乌鸦成长故事》《猫武士》《圣斗士星矢》《小妖怪》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外版图书。 
同时,《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数学故事系列》《幼儿文学60年经典》《宝宝的第一本书》《红袋鼠安全自护金牌故事》《中国神话》《中国寓言》等优秀出版物相继输出到香港、台湾、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致力于将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呈现给中国读者。 

 
产品简介
由《儿童文学》(故事版)和《儿童文学》(美绘版)组成,将原创精品儿童文学和国内外海量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相汇集,将文学之美和图画之美相融合,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首选。杂志图文并茂,每篇文章所配的插图都充满童趣,是可以让人浮想联翩的好故事,故事版的故事还可以听,这些都可以成为宝贝的“睡前故事”。
产品目录
绘本/游戏板块(15P全彩):充分利用彩页,把触角伸到文学以外,传达审美品位。栏目:绘本有意思 遴选世界经典绘本,国外国内,一期两本,文本完整,画面可酌情选择部分。一本精读 一本泛读。精读,可加入作者介绍、导读、相关资料等。艺术八爪鱼相关绘本拓展栏目,形式多样。。评刊表(最好另附):趣味问卷评刊表,把评刊表的问题设计的活泼好玩,拉近杂志和读者距离。
另:杂志卡通形象 时尚版 尚尚美绘版 小美
编辑约稿、选稿时要注意的问题:
  1、《儿童文学》并非仅仅作为发表的园地,同时也应是创作和潮流的有效引导者。我们鼓励创新,但要告诉作者,创新离不开深刻的体验、积累,要克服创作上的浮躁现象和逢迎性,儿童文学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而不是媚市场性。
  2、面对现在作品普遍偏长、有些作品水分太大的问题,一定要好好挤挤,编辑对作品要有编辑加工,而不是二传手。但在删改作品时要注意和作者及时、平等沟通。
  3、扶植文学新人和联系知名作家并重,知名作家们各自的文学特质相对稳定,是我们刊物的中坚力量,要多联系,抓住他们的“精品”。对于自由来稿,更要认真对待,要善于发现“亮点”,同时要鼓励新作者多看、多写、多练,这是刊物不断发展的新鲜血液。



放入收藏夹 立即购买